心靈影音:消失的記憶

作者:info 於 2019-06-22
952
次閱讀

作者:部立朴子醫院

          侯怡君臨床心理師

認識記憶—顧好腦本,不怕失智上身



        我們的記憶內容收藏著個人相關的學習與經歷,承載著個人的歷史,代表自我的認同感,我是誰?我的身份、信念、價值、思想、觀感、喜好…等等,讓我們能夠不斷往前邁進,當記憶一點一滴流逝時,好比迷失於深山密林、雲霧或暗夜裡找不到方向,是一種困惑、迷茫與不知所措的感受。另一方面「壞事」又總是記得特別清楚,該如何消除負面記憶,以提升生活的滿意度呢?再則當記憶消失時,不論出於何種原因,可能是暫時的提取困難,可能被深埋於潛意識之內,也可能是腦神經受損所致,隨著年齡增長,失智與失憶發生的比例與可能性漸漸增高,若我們能對記憶多一點認識與了解,便能理解與預防未來失去記憶的可能性,且讓我們一起探索此一課題,並做好保健之道,以降低未來發生的機率。

        如上所述,失去記憶好比失去了自我感,想不起與自身相關的經歷,甚至忘了自己是誰,這是一種可怕的感受,失去與生命的連結及延續性。一種戲劇性的失憶症狀是發生在重大壓力或創傷事件後,心靈不堪重負的情況下,靈魂選擇徹底遺忘,導致遺失掉某部分的自我,如忘掉自己的相關身份與經歷,跑到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。另外,腦部遭受外力或中風導致損傷,也會引發某些類型的失憶現象。另一種是老化後引起的退化,隨著年齡增長,大腦結構發生改變,使得某些區域功能減退,不同區域間的聯繫變差,而出現記憶功能衰退現象,對最近發生的事不容易回想與記取。再則老年階段面臨身體機能老化,親人間的生離死別,在疾病和死亡的威脅下,若沒有健康平衡的心智狀態很容易就被擊垮,如果原本性格即僵化偏執或長期患有焦慮症、憂鬱症者,則更加困難坦然面對人生的最後一哩路。

        邁入老年階段如何才能保有健康滿意的人生,而不是漸漸失去記憶,忘了自己是誰,忘了身在何方呢?根據新近失智症流行病學推估,台灣偏鄉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約14%,是都會區的2倍以上。這是為什麼?一方面由於鄉村人口外移,留在鄉下的老人家居多,比例因此偏高,另一方面在地區醫院服務的經驗裡,發現鄉村長輩受教育年數不高,一輩子認真工作,賺錢養家,只會務農做工,沒有培養其他的興趣嗜好,當身體漸漸不行,體力變差後,找不到生命的重心,認為自己沒用了,什麼也不能做,開始變得消沈,子女又都出外生活,缺少陪伴及參與社區活動,外界的刺激與活動不足,和負向的自我觀感,便漸漸快速退化,對比都市老人能夠參與的活動較多,有培養一些興趣嗜好,自我價值感也較好,失智的比例相對降低。

        當面對重大事件的衝擊下,導致不想記住所有的東西;或過度壓抑某種負面情緒;或放不下的心態,把別人的事情當自己的拿來煩,又沒有適當的抒發管道,記憶過度飽和下,就可能出現不想記住的情況,一不小心便踏上失智的進程中。均衡的人生是要達到身心靈三方面的平衡,身體要鍛練,心理要健康,靈性要豐足,下面分享一些身心靈鍛練法,以期能達到此三方面的健康與均衡。

有那些方式能預防未來失智的可能性?

(1)  養成運動的習慣:運動能夠增進大腦的功能。古代男性一天走二十公里,要增進思考技術就要動,不停地動,優雅老化最強的預測因子是個人的生活型態。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發生的機率,大腦運作需大量的養分與氧氣新陳代謝,運動可增進記憶力、專注力及神經元之間的連結,改善情緒變得較不沮喪、不焦慮,較有自信,自我感覺較好等。每週二至三次,每次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就能對大腦產生益處,它強化了大腦的重塑能力;擴大免疫功能;減少焦慮,治療憂鬱症的效果不亞於藥物。

(2)  營養均衡:吃真食物,不偏食,少吃加工食品、反式脂肪及油炸類食品。此外,細胞膜是由脂肪所構成,Omega3的缺乏易造成過敏現象,找出過敏原,防止處於發炎的狀態,並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素,如:可多吃海藻、富含Omega3及9的油脂類等。

(3)  充足睡眠:能強化神經細胞的連結。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時,長期下來認知能力下降。午睡很重要,小睡三十分鐘能達到提神醒腦的功效。睡眠會影響學習狀態,晚上睡覺時便在固化白天所學習到的東西。

(4)  微笑的功效:即使不願意,反覆地微笑,可使壞心情煙消雲散,並對生活維持正面的展望;多聽愉悅的音樂,亦可激發微笑效應,可改善心情。此外,促進了正向的人際互動,看到笑臉時會不由自主地覺得安心、安全與喜悅。

(5)  保持心智的活躍:從事智能挑戰活動,大腦跟肌肉一樣越動越結實與強大,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,便會重新設定大腦迴路。如:使用記憶與記憶術的鍛鍊、講求策略的遊戲、想像力的發揮、閱讀、聽有聲書、參觀博物館、看教育或科學頻道、上課或聽演講、下棋…等等都是很好的鍛練方法。

(6)  靜觀:靜坐、觀呼吸、冥想、持咒…等襌定的方式,可釋放抗壓激素,以增強歡喜與降低沮喪的神經傳導物質;增進了社群意識與同理心;改善認知與心智作用等。即使十至十五分鐘的靜觀都具有相當正面的影響。

(7)  信心:心想事成,想像心中的小太陽照耀著自己。信心是以希望、樂觀與相信的態度面對一個等著我們的未來。信心也是一種相信自己所信為真的力量,相信自己是完整美好的。適度樂觀是維持動力與良好心態的關鍵,正面思考能降低壓力,在維持健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(8)  寬恕與感恩該如何化解負面記憶?目前除了用「寬恕」和「遺忘」壓抑不好的記憶外,並沒有更好的方法,可以直接忘卻或壓抑住記憶,然而外顯的壓抑方式往往進一步導致反作用,使你不自覺想像那個不可以想的東西。只有寬恕可以在不改變記憶的情況下,去除甚至轉換傷痛與仇恨,寬恕不只對他人還包括對自己的寬恕。再則培養出「感恩」的心態,便能增加生活的滿意度,就是因為它將過去美好的記憶放大擴散出去,用感恩的心替換掉痛苦與仇恨的記憶。

消失的記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