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影音:靜坐:以腦科學研究來看待2500年來的傳承

作者:info 於 2018-10-03
1814
次閱讀

作者     陳穎彥臨床心理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陽明醫院



        不論是踰跏、氣功、靈療、禪修或廟宇練功等,都似乎可以看到所謂的靜坐影子,撇開其迷信的色彩,在這麼一個看似無奇的靜坐當中,究竟其隱藏了怎麼樣的奧密…

CADCH

3C充斥的高刺激時代,需要一個定的專注力

        目前的生活環境與過往的社會大不相同,走在街上是滿滿的招牌、廣告,打開電腦或網路也是一堆的資訊湧入,當外在的刺激訊息愈來愈多,人們的專注力也就愈是習慣分散去注意到各種訊息,就連睡覺時間,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生活及工作雜訊於腦海裡頭。關於專注力的部分,其牽涉到前額葉腦皮質區的運作,前額葉是大腦中主要的認知、計劃與執行的腦區,其具有抑制大腦中不必要的訊息能力,而讓我們能夠專一在單一訊息上,當前額葉愈是不發達的情況下,專注力就愈是薄弱,因後容易被外在的訊息牽著走。

        靜坐中的專注歷程,是一個有效增強專注力的方式,在不同的腦科學研究中,不論是透過fMRI、EEG或是CPT等各種科學儀器或注意力計量測驗,都可以發現到,人們在靜坐的時候,大腦初始會湧現許多心理的雜訊,透過不斷的專一與拉回注意力的過程,會改變大腦的習慣運作模式,進而在未來的生活當中變得容易專注,其主要的訓練機轉便是在活化前額葉的腦區,進而促進專注力的運作。

 CADCH

自我覺察力的促進與敏感度提升

        很多人都到年紀較大的時候,才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惡化,並開始要求自己從事一些修身養性的功夫練習或注重飲食等。而實際上,多半我們的身體狀況,除了透過醫學儀器的檢測外,透過自我覺察的敏感度提升,其所牽涉到的大腦機制,便是腦中「腦島」也能夠讓我們及早覺察到自己的身體及心理壓力反應等。

        靜坐中的身體掃描是有效的自我覺察力提升方式,其透過靜心的覺察歷程,從頭、臉、肩、手、胸、腹、腳等的逐步由上而下的自我感覺,將能夠強化自我敏感於身體內化的健康狀況,並在逐部的自我覺察當中,透過放鬆的念力引導,也能夠達到內在舒壓的功效,而減少壓力與緊繃感在身體中的累積。

 CADCH

弱化情緒紛擾,強化自我情緒控制及回彈力

        在生活當中遇到挫折時,你需要多久的時間調整回來?大多數的人可以在當下隔離情緒,而在隔天感覺到較為平復些,而對部分自控力及回彈力較弱的人而言,則容易被情緒困住,低潮個好幾天,有些甚至會記恨或愁悵多年。關於情緒的自控與回彈力,其作用機轉牽涉到了腦中的杏仁核部分,杏仁核與我們的情緒反應,尤其是負向的害怕、恐懼、焦慮等,有明顯的相關,大多數的人可以短時間情緒隔離或回彈的主要原因,在於其前額葉腦皮質區與杏仁核的聯結較為緊密,因而情緒發生的時候,可以透過這段聯結路徑而被有效的壓制下來。

        靜坐產生的療效機制,便是在這段路徑中,當我們閉上眼睛專注於當下時,我們內在過往的未竟事宜(即未處理完成的心結)便不斷的重復浮現於腦海之中,這些事件多半充滿情緒,會讓我們不自覺的身陷其中,而在靜坐時,我們必需不斷的拉出自我於當下的專注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思緒與情感的拉拔,除了強化前額葉腦區的活化外,也透過強化其與杏仁核的聯結,削弱杏仁核的活化,進而減緩情緒反應,而促進情緒的自控與回彈力,也就不致於讓自己長時間身陷於情緒的大海之中。

CADCH 

以平常心取代過度樂觀與悲觀
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會因為一點小事就難過,有些人則又太過容易大而化之,兩者都容易造成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困擾,在腦科學的研究當中,則可以發現到,左前額葉主要與正向情緒有關,右前額葉則與負向情緒有關,但個人的大腦側化發展過於強烈,則會過度的樂觀或悲觀。

        靜坐在未來的展望上,能夠有一個中庸調平的功效,就是在於過往當中的不要過度去往未來聯想,也不在於過去,而僅只是當下的專注與感受,這會有助於減少我們對於過去正負經驗的固著,也減緩了對於未來的過度不安或過度樂觀想法,當我們能夠專注於當下,便不致於太過的異想天開,而能夠讓前額葉腦區的左、右腦達到一個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 有句話說,知識就是力量,常常一個不經意的動作,卻可能引發許多後續的改變,靜坐在過去可能僅是一個傳統的宗教信仰下的產物,但隨著後續的演化及改變,在現今的醫療、踰跏、氣功或是各式民俗療法裡,也都可見其蹤影,藉由現今的醫療科技發達,也讓我們更加能夠一窺所謂療效的究竟。

靜坐:以腦科學研究來看待2500年來的傳承